3)以后(全文完)_白月刚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头看向了高处立着的言昳,言昳和他四目相对,面上没有一丝犹豫或后悔,只露出了高傲且坚决的笑容。

  随着电影这一幕上映,诸多历史学家几乎分成了两大阵营,一类是所谓的“大历史观”,认为此举对新明的宪法实行、颠覆性改革都是有益处的,之后新明几十年没有一场复辟;有人却觉得当时大明末期,紫禁城的库房内存放了不知道多少奇珍异宝,就这么付之一炬,许多文脉都断绝了。

  两方相互批判,有人觉得大历史观忽略了多少悲欢情仇与历史细节;有人觉得文脉本身就是流动的河水,一块石头砸进水里塑造了河水本身,就是文脉流淌的意义。

  这部电影引发的争论不止于此,但不妨碍言远CP粉嗑的发狂,开始挖掘起了言昳和山光远为数不多的史料,而言远bot背后实际运营的纽约东岸亚洲艺术馆,也在《新明共和》导演的邀请下,将一部分展品搬到国内,举行了名为“言亦旧时”的展览。

  展品主要就是她离开新明带到美国的诸多书信与照片,还联合其他博物馆留存的一些她旧宅的物件、衣装发饰,以及一些她的藏书,办了个相当浩大的联合展览。

  电影大火,疯涌进博物馆的观众们,才看到她与山光远的书信足足摆满几个玻璃展台,但因为纽约东岸亚洲艺术馆的要求,这些书信内文只展示了几封,其他都是封装起来的。

  但三封言昳写给山光远的信件,分别是是她二十左右、四十左右以及到了纽约之后,相比于展览中山光远信件的公私混谈、长篇赘述又啰嗦叮嘱的内容,言昳的信字数都很少,基本就两三句话,没头没尾,意味不明,却都是戳的人心里发痒。

  二十岁的那封是她写给出海南下去淡马锡作战的山光远:“那边珍珠多的不值钱,但勉强还算能衬托我的肤色。”

  四十岁她孩子气的抱怨道:“钓鱼还钓不到我爱吃的鲮鱼,光跟一百来斤的傻大草鱼斗力气。下次我跳水里让你钓上来,看你会不会兴奋的又喊又抱的。”

  最后一封可能只是一张便签,看时间,二人恐怕已经老去,她却写到:“到了能装电话机的时代,咱俩却不用分别了。你要不回头去曼哈顿出趟三天的差,我想试试给你打电话。”

  照片中的骄傲笑容,书信里的可爱语气,似乎都重叠在一起,像是活过来了。

  而展览中也有很多她与同时代其他人的书信。

  很多人从电影中才知道那位到小老太太的年纪还一身粉红色坚持出席各种外交场合的末代皇后,与言昳有血缘关系,就特意来找书信。

  白瑶瑶虽然被人诟病是一生花瓶,但她晚年也有过不

  请收藏:https://m.bcics.org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