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九五六章 谁做冤大头_我成了仁宗之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耶律乙辛叛乱开始,宋国就开始向河北道部署兵力了,这两年的内乱时间,给宋国部署防线有了充足的时间。

  战车兵,几乎是骑兵的克星,加上火器的使用……辽宋两国形势早就反转了。

  “当初耶律乙辛逃往边境,宋国以出兵帮大辽平叛为条件,想讨回燕云十六州……”

  “那时候谈判,或许大辽不用经历这两年的战乱,也不至于落到今天这地步……”

  “真以为宋国会为我大辽平叛?现在已经明确了,耶律乙辛最后垂死挣扎,在大辽境内祸乱,便是宋国在背后支持的……”

  “当时朝廷的细作干什么了?居然连这样重大情报都没有探听到?”

  “耶律乙辛叛乱,并不意味着大辽的臣工就不可信任,并不是都有谋反之心。在那时候,朝廷实在不该把重心放在提防内乱上……”

  这已经是在含沙射影的说耶律洪基,也就是大辽皇帝陛下的不是了。

  问题是,当时那个情况,萌古、女真配合着耶律乙辛叛乱,谁知道是不是还存在其他准备响应耶律乙辛的势力?

  在耶律乙辛叛乱开始,北辽朝廷将重心放在内部各方势力的监控上,无可厚非。

  甚至说,借平息耶律乙辛的内乱,借此消耗各方势力的战力,也是适应当时情况的决断。

  事实上,耶律乙辛的队伍,不管怎样都是北辽的精锐,确实让各方势力都有折损。

  或者说,耶律乙辛在后期混乱北辽境内,都有北辽朝廷故意为之的痕迹。

  到后来,也正是因为在平息耶律乙辛叛乱时,各方势力聚集了兵力,同时宋国发起了北伐之战,也给北辽朝廷直接调集各方势力兵员的借口…~

  很多事都是此一时彼一时,想法和结果并不一定契合。

  北辽现在就是如此。

  宫帐里窃窃私语,交头接耳的议论,耶律洪基并不是听不见。

  从现在来看,或许当初决断是错的,可在当时,作为大辽皇帝的他,似乎只有那样。

  “明日继续冲击宋国中军宫帐……”

  耶律洪基很想呵斥,甚至想象以前那样,一出声便让整个朝廷众臣噤若寒蝉。

  可惜,他也知道,这时候不是自己耍脾气的时候,只能是装着没有听见大家的议论。

  甚至没有对西北西南沦陷的情况进行议论,直接离开了指挥部宫帐。

  怎么讨论?根本不可能讨论出结果来,因为大辽现在真的没法抽调太多的兵力。

  北辽的臣工一个个面面相觑,一时居然被皇帝陛下这样的反应搞愣了。

  就这样散了?这算怎么回事?

  刚才还一起向往呢,向往着大辽用火马阵,再集中兵力攻击宋国中军宫帐,从而让宋国皇帝再一次重蹈他曾祖的覆辙,再来一次高粱河旧事~…

  现在,西北西南出现了大批宋军……还有可能重演高粱河之战的逆转吗?

  难了,很

  请收藏:https://m.bcics.org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